活在心中

活在心中
本文2003年7月1日刊載於藝文世界
過了千禧步入廿一世紀,轉眼八、九百個日子,從每個人的手中溜走,到底我們抓住了什麼?往後的日子又將做些什麼?賣瓜的總說自己賣的瓜甜,從事藝術工作的我,亦認為「讓藝術活在心中」是廿一世紀人類自由和平的萬靈丹,多多提倡藝術活動才是當務之急,以期美化淨化人類生存的樂土。

歷史上希臘全盛時期,他們生活思想以「美」為中心,求藝術之美,成為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精神食糧。拉丁民族幾乎把藝術之美,成為生活中追求的重點,他們熱愛生命,把美的藝術活動,當作生活必需品,使得人人內心感到真正自由與和平。

如何讓美活在心中,人類有史以來在生活裏都不斷的在探討,諸如文學、藝術、論壇學說以求美作題材的不計其數,直接的談美,間接培養心中之美,也不勝枚舉,從中可了解的一點是人的心境,可以有限的集中在一點,也可以無限到大宇宙,由小而大,由靜致動,儒、釋、道的思想也在強調「定靜」「靜慮」「靜虛」的追求,在靜中定性,用智慧與靈性打開心扉,使心胸有廣大的空間,讓意識和外界接觸,接受好的事實美化人生,喚起人群對美的愛好,與同享美好世界。

人是萬物之靈,人之心是靈活生動的,需心平氣「活」,應對周邊變化無窮的事理,也常在自然懷抱裏和大自然溝通,將外界物色,為我心中之生意。柏拉圖曾說「以美觀物,萬物皆備於我」使快樂如影子,隨時隨地跟著我們。明代理學家王陽明提倡「心性」主張,認為萬物之理都在此心中,心就是理,「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」,將大自然的菁華,存活在心中,使得天地與我並生,萬物與我為一。

「活」不是漫無目的,更不是隨便的,必定有方向和宗旨,否則以有限的能力,在大千世界中摸索,就像海底撈針。新要活「必用其心」,用心的看,用心的學,用心的去想,用心的去做,做到大其心容天下事,平其心論天下事,虛其心受天下善,潛其心貫天下理,定其心應天下變。如是,藝術同理,用心的想,為什麼而藝術,藝術是什麼?不斷的進行新的、有目標的探討,讓「活」超越了時空,讓作品深具魅力,激發觀眾的心使有更豐富的遐想,收到耐人尋味的效果。

「活〞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。藝術是應具客觀的,更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世界,人有了法理可以「不為法纏〈煩心〉,不為空〈缺乏〉纏」身心兩自在,自然心中自由,創意窮出不盡,猶如日前N95的不足,民間有以胸罩、塑膠碗改裝為防SARS口罩,一切創意「活」在人人的心中。人,有了自己自由的世界,獨善其身,而後兼善天下,有「自我〞的活動空間、氣靜神凝,豐盈自己,然後才能積極的自由思想自由遊。藝術家要忠實於自己的感情,才能真正美化其人生,才有充沛的藝術泉源來發展藝術工作,如詩如畫,如音樂舞蹈。舉例:唐代李白、杜牧是家喻戶曉的「浪漫詩人」,如果他們不忠實於自己的靈性,自由發揮,把心「超以象外得其環中」,便不能浪漫出千古流傳的絕妙好詩,更無本來雨滴梧葉,干君何事的「自滴階前大梧葉,干君何事動哀吟」「十年一覺楊州夢,贏得青樓薄倖名」之詩句。又蘇東坡筆下男女戀情、別緒離愁,人世歷史的滄桑,任何思想和事情,都在他的詞中展現,如水調歌頭「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…,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」念奴嬌,赤壁懷古等逸品佳作,除了顯示他的才氣和悟性過人外,這就是異於常人的忠實自己,靈活想像情感,豪放他的真實人生,活在自己心中。藝術之心,的確更需要「活」,經過澄心靜慮後,把藝術結晶呈現出來,不可消極的沈寂在自滿或有口難言不如醉,有道難行不如睡的困境裏了此一生。

「活」要活在別人的心中。人們有了藝術情懷,生活有了調劑,心靈得到舒暢,一切達觀,淡泊明志,心中別有一番天地,活如:在青翠春山中歡暢,豔陽的夏日裏熱烈,蒼黃秋樹中嚴肅,凜冽的冬風裡抖擻。淨化情感止於至善。如此心情投入藝術創作如此作品讓別人與我們心心相印,受人賞識和喜愛,讓這份美的情感永遠的活在別人的心中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